11月18日下午,宜昌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作了《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状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出,到2025年,宜昌将力争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到200GWh(亿瓦时),占全国市场需求的1/3以上。配套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能达到90万吨(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
宜昌将充分的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优势,汇聚“宜荆荆”都市圈产业资源,结合宜昌化工产业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区域特点,一直在优化新能源电池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两园区三基地多聚点”的“2+3+N”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规划以宜昌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等专业化工园区为重点,加快布局化工类电池材料项目,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以猇亭区、夷陵区、宜昌高新区等地成熟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制造类项目,建设成为新能源电池主要生产基地;加快完善当阳坝陵化工园、枝江仙女新经济产业园、夷陵区工业园、兴山县工业园、远安县工业园、五峰民族工业园功能,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相关配套产业,以伍家岗区、西陵区等宜昌主城工业园为重点,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示范应用,逐步形成多个新能源电池相关配套产业及示范应用集聚点。
宜昌姚家港化工园(含田家河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电解液溶质溶剂和隔膜材料。其中,在田家河片区建设锂电材料产业园;在姚家港片区,拓展延伸精制磷酸及合成氨产业链条。
宜都化工园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锂盐、负极材料、电解液添加剂。充分的利用兴发集团等企业在精制磷酸、液氨及园区配套方面的优势,支持重点企业新增碳酸锂产能。
猇亭区工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生产及应用产业,实现电池材料的本地化加工、组装和附加值提升。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
夷陵区工业园快速推进楚能新能源(宜昌) 锂电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布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PACK模组等系列新产品,逐步完善从材料、电芯、系统等全产业链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
宜昌高新区快速推进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用电芯、组件及相关零部件项目,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当阳坝陵化工园依托华强化工、六国化工、冠毓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导电剂,优先布局氢燃料电池材料产业。
枝江仙女新经济产业园依托长宸锂能等企业组织高端金属材料冶炼及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实现锂镍钴锰等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
兴山县工业园充分的利用水电资源优势,以兴发集团为龙头,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同时,立足兴山优质石墨矿资源和钒矿资源,发展石墨矿、银钒矿精细深加工和石墨储能材料、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项目。
远安县工业园推动东圣化工、西部化工等企业加快裂变升级,快速推进与天赐等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合作,全力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配套产业。
五峰民族工业园依托睿赛新能源、尚楚锂能等企业,以储能、动力电池为重点,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制造,壮大锂电系新能新材产业。
伍家岗工业园依托鑫鼎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完善城市能源供应网络,针对区域内公共停车场、大型社区商圈等建设综合能源供应站点,布局汽车和电动车充电桩,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西陵经济开发区依托特锐德等企业,全力发展充电桩、储能系统、智能电网设备等新能源电池下游应有及相关领域。
建设全国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聚区。推动磷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高端产品集聚。重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磷化工产业链从肥料向新能源电池材料裂变。
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厂标准,全流程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一直在升级进步。
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融通发展先行区。构建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为支撑未来锂电大规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配套服务能力。
建设“电化长江”发展示范引领区。积极地推进“电化长江”工程。在长江电力与三峡旅游联合打造的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试航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长江流域零碳环保产业投入力度,推动更多的电动大型船舶替代燃油船。加快新能源船舶的研发技术。多方位拓展新能源船舶应用场景。支持电动船、氢燃料动力船推广应用,以公务船、港作船、渡船、区间观光旅游客船及航线较为固定的货船为示范引领,加大电动船、氢燃料动力船试点,打造新能源船舶动力升级的标准输出地、技术创新地。
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技术创新高地。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三峡大学等院校联合相关企业组建储能技术研究院和储能现代产业学院,加强与湖北三峡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引导推动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中试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宜荆荆科创走廊”,完善科学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建设宜荆荆新能源电池产业联盟,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共创共享。
建设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招引新型储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新能源应用示范区。构建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体系。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甘肃美丽县城(十二个)
下一篇: 2025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乡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报名资历初审经过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