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41亿元,同比下降15.64%;归母纯利润是1.01亿元,同比下降37.98%;扣非归母纯利润是9536.78万元,同比下降39.59%;基本每股盈利0.181元/股。
公司自1996年8月上市以来,已经现金分红6次,累计已实施现金分红为1.52亿元。
上市公司财报鹰眼预警系统分别从业绩质量、盈利能力、金钱上的压力与安全及运营效率等四大维度,对湖南海利2024年半年报进行智能量化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为10.41亿元,同比下降15.64%;纯利润是1.02亿元,同比下降38.1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741.73万元,同比下降125.01%。
• 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降。近三期半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变动分别为18.84%,-14%,-15.64%,变动趋势持续下降。
• 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下降。近三期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为33.88%,-11.01%,-37.98%,变动趋势持续下降。
•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下降。近三期半年报,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为30.56%,-9.19%,-39.59%,变动趋势持续下降。
• 应收账款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报告期内,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45.5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4%,应收账款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背离。报告期内,纯利润是1亿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8亿元,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背离。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利润比值低于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利润比值为-0.757低于1,盈利质量较弱。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1.36%,同比下降19.99%;净利率为9.83%,同比下降26.65%;净资产收益率(加权)为3.31%,同比下降45.2%。
• 销售毛利率一下子就下降。报告期内,销售毛利率为21.36%,同比一下子就下降19.99%。
• 销售净利率一下子就下降。报告期内,销售净利率为9.83%,同比一下子就下降26.65%。
•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近三期半年报,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12%,6.04%,3.31%,变动趋势持续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6.35%,同比下降18.22%;流动比率为3.77,速动比率为2.96;总债务为4.48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503.47万元,短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为1.12%。
• 预付账款变动较大。报告期内,预付账款为0.7亿元,较期初变动率为89%。
项目20231231期初预付账款(元)3705.15万本期预付账款(元)7002.7万
• 预付账款增速高于经营成本增速。报告期内,预付账款较期初增长89%,经营成本同比增长-9.5%,预付账款增速高于经营成本增速。
• 经营活动不足以满足资本性支出资金需求,融资渠道趋紧。报告期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之和为-1.8亿元,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为-1.4亿元,经营活动无法覆盖投资资金需求,融资渠道趋紧。
项目2024063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元)-7741.73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元)-9774.87万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元)-1.38亿
• CFO、CFI、CFF均为负。报告期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三者均为负,分别为-0.8亿元、-1亿元、-1.4亿元,需关注资金链风险。
项目2024063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元)-7741.73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元)-9774.87万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元)-1.38亿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帐款周转率为2.9,同比下降16.36%;存货周转率为1.85,同比下降6.98%;总资产周转率为0.24,同比下降18.09%。
• 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近三期半年报,存货周转率分别是2.6,1.99,1.85,存货周转能力趋弱。
• 总资产周转率持续下降。近三期半年报,总资产周转率分别0.41,0.29,0.24,总资产周转能力趋弱。
• 单位固定资产收入产值年年在下降。近三期半年报,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比值分别为1.32、1.15、0.89,持续下降。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财报鹰眼预警简介:上市公司财报鹰眼预警是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化专业分析系统。鹰眼预警通过聚集会计师事务所及上市公司等一大批权威的财务专家,分别从公司业绩成长、收益质量、金钱上的压力与安全及运营效率等多重维度跟踪解读上市公司最新财报,并以图文形式提示有几率存在的财务风险点。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等提供了专业、高效、便捷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的技术解决方案。
鹰眼预警入口:新浪财经APP-行情-数据中心-鹰眼预警或新浪财经APP-个股行情页-财务-鹰眼预警
声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疑问,请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爱惜吧!A股1元到2元的股票还有93只
下一篇: 大抓产业 建圈强链丨老工业区的“碳”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