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47%、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4%,更不可思议的是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
我国是钒资源和钒生产大国,根据2006年矿产储量统计,我国有18个省和自治区有钒矿资源,资源储量约为3600万吨(以五氧化二钒计)。
我国钒资源主要以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形式存在。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2.6%,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4%,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广西、甘肃等地。
“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迅速增加的带动下,我国钒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产业集约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我国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产量6.5万吨、表观消费量4.9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3.6万吨、3.34万吨。
从产量来看,我国钒制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世界其他几个国家钒产品生产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使得我国钒制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27%提高到2010年的45%。从2007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世界第一产钒大国。2011年,我国钒制品的年产量约占全球年总产量的48%。
一些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加强了研发力量,创新了钙法焙烧制取氧化钒清洁生产技术、复合磁选—高效浮选分离钒钛磁铁矿新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加快了我国钒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
虽然我国钒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源保障、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工艺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资源开采方面,仍存在一矿多采、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47%、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4%,更不可思议的是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石煤提钒水平较低,存在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的现象。
在产业布局方面,国内上海、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钒钛资源深加工地区的资源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布局分散,物流成本高,产业链短。
在产品结构方面,目前钒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大量出口原料性钒产品(五氧化二钒)。钒功能材料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到今天都没有引领全球钒产业的龙头企业。
在工艺装备方面,绝大多数企业采用钠化焙烧—浸出—铵盐沉钒工艺,但提钒废水的处理仍是一个难题。此外,目前我国从石煤中提取钒的工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太阳能发电等行业快速地发展,对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等关键品种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品种质量发展要求将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钒应用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钒产业各种钒制品的年产量逐步迅速增加。2011年,我国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产量已达到约6.5万吨。随着“十一五”期间各类资本进入钒产业,钒产品的产量将持续增加。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介绍,2012年,承钢已具备36万吨钒渣、3万吨钒制品的年生产能力,拥有12000吨/年全系列钒铁冶炼车间、氮化钒铁生产基地、2500立方米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炉3座、150吨提钒转炉3座;2011年11月份投产的黑龙江建龙钒渣综合利用项目,达产后可年产5000吨五氧化二钒;2011年12月份投产的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达产后,将具备年产钒渣22万吨、中钒铁1.88万吨的生产能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证05068455 公安备案:1101053583
上一篇: 攀钢钒钛三连板钒商品市场持续向好
下一篇: 大抓产业 建圈强链丨老工业区的“碳”新路